bim是過程還是模型
bim是利用數字模型進行建設項目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我們要生產的那個產品的數字模型,雖然bim模型也是bim過程的成果之一,那么bim究竟是過程還是模型?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過程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bim是利用建筑物數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階段對建筑物進行分析、模擬、可視化、施工圖、工程量統計的過程。顯然這里的核心是信息,一個創建、收集、管理、應用信息的過程,再來看看所謂的模型,這是作為我們工作的客體建筑物的虛擬模型,那么我們要這個模型什么用那?當然是支持我們的設計、施工、運維決策和實施。靠什么支持?是用存在模型中的信息來作為支持,因此所謂的bim模型,它的核心不是模型本身,而是存放在其中的專業信息,bim即是過程也是模型,但是歸根結底是信息,是存儲信息的載體,是創建管理和使用信息的過程。
bim采用什么樣的信息組織方法
bim的核心是信息,同樣的信息在不同的項目階段,不同的參與方會有不同的組織、管理和使用方法,這樣的結果就是信息的冗余,即使多個工程文檔包含一個信息,可能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隨著項目信息的不斷發展,信息冗余就會導致潛在的協調錯誤,隨之而產生的就是對信息檢查過程的需求,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的信息檢查消耗了項目的預算和工期,而在協調檢查中沒有發現的錯誤被帶到施工現場就引起了施工的延誤和重復工作,從而產生了額外的項目成本。然而大家需要一個代表這個建設項目且具有唯一性的工程信息模型,可以導出所以針對這個項目的所以“視圖”不同的參與方在項目不同階段對項目進行各專業工作信息的應用,結構分析、日照模擬、工程量統計、施工計劃優化等。
具有唯一性的建設項目基本元素,通過組合構成同樣具有唯一性的建設項目,需要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在不同的建設和使用階段使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不同目的的作業,并且產生表示這些作業過程和成果的不同類型的文檔作為合同提交物,這就是對信息代表的本體和信息不同的應用之間關系和過程的描述。
bim是一個模型還是多個模型
這是接觸bim、應用bim的同行經常碰到的問題,通常有兩種說法,其一,在介紹bim概念的時候通常會看到這樣的說法:bim包括所有的幾何、物理、性能信息的數字化表達,跟建筑物有關的所有信息都存儲在單一模型中,不同的項目參與方在不同的項目階段需要使用什么信息都可以從bim模型中獲取,bim跟目前廣泛使用的cad和可視化技術不同,后兩者只包含了建筑物的部分信息。其二,另外一些bim資料介紹了在項目不同階段、不同的項目成員會建立各自的bim模型,常見的bim模型包括場地模型、建筑模型、結構模型、機電模型、施工模型、協調模型、竣工模型等。
單一的模型之說是從邏輯關系的層面上描述的,bim是一個包含建筑物所有信息的模型;而多個模型的說法是從實際操作層面出發來描述的,由于技術的、業務的、法律的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項目成員必須建立各自的bim模型。其次,從信息組織、建立、管理、應用的角度來分析,一個模型還是多個模型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就跟你用什么軟件做bim一樣,只是一種工具和方法的選擇,關鍵在于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建設項目的信息有多少內容、以什么格式、被多少項目成員、在什么工作上精確、高效、完整地使用了,從而提高了多少生產效率、避免了多少潛在錯誤、減少了多少建設工期、降低了多少工程造價。
工程建設富賦予bim什么使命
所有發達國家和比較發達國家都把gdp的一個很大比例投資在固定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更新、拆除等工作上,在這個過程中,很大比例的工程建設項目遭到工期延誤、造價突破預算的問題,要求全球工程建設行業提高工作效率的壓力越來越大,在美國有關部門研究表明,建筑業的無效工作 高達57%而制造業這個數字是26%兩者相差31%。
bim會改變項目參與方的職責嗎
我們可以看到一大批討論流程變化、項目實施方式變化、bim能力要求變化、bim團隊組織變化的資料,但是有一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各項目成員在項目中的職責并不會變化,因為每個項目成員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職責都是建設、運營一個優秀的工程項目所必須的盡管項目成員職責并不會因為bim變化而變化,但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工作方式卻發生變化,甚至可以是很大的變化。原來項目成員之間更在意各司其職,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有時成員之間因為利益和風險沖突成為對手,有了bim后更重視協同作業,把項目的成功作為成員的共同目標,原來項目的工作更多的是按順序進行的,有了bim可能更多的工作是并行開展。應用bim的目的不是為了使工程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工作更復雜,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實現行業目標的辦法高效優質完成工程項目,滿足建筑業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