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省會首先強產業,強產業重點強工業。產業集群有利于強化資源匯聚、帶動全產業鏈發展,是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路徑,被視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起好步,開新局。當下的貴陽貴安,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工程,大力發展在筑央企制造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1+7+1”產業。同時,堅持橫向聚焦協作鏈、縱向瞄準供應鏈,集中力量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鏈,緊扣龍頭企業、終端產品、關鍵環節,著力引進一批在現有產業鏈條上具有引領性和突破性的重大產業項目,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聚規模效應,為工業強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突出龍頭引領 壯大產業集群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貴陽市白云區航空發動機裝備制造業集群”入選。
2021年集群總產值184.63億元,集群企業63戶,包括中航發黎陽、航宇科技、雅光電子、永青儀電、中航標等先進裝備制造企業,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翻開“貴陽市白云區航空發動機裝備制造業集群”的成長記錄,一個個向前邁進的數據振奮人心。
該集群由高新區和白云區聯合申報,通過立足當地資源特點和產業基礎,引導中小企業在主導產業上深耕細作,不斷提升集群的專業化配套能力,加速集聚創新資源,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2020年引進貴陽長之琳發動機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2021年引進貴州航亞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引進遼寧天華高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高新區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高新區依托先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中航發黎陽,加大產業鏈招商,著力打造“黎陽產業生態圈”。
突出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如今,“貴陽市白云區航空發動機裝備制造業集群”已形成涵蓋航空發動機整機、發動機葉片、航空精密件、高端精密金屬合金環鍛件、螺栓、緊固件等產品的全產業鏈。
為加速集聚創新資源、提升集群內企業的創新綜合實力,相關部門還開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截至目前已引導企業培育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9個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交易中心,開展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轉化項目65項,擁有核心專利461項。
加強數字技術應用,也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在貴陽長之琳發動機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鈦合金熱成型加工生產線上,每臺設備一個班次的鈦合金板料產量都在50件左右。在全國范圍內,具備這個生產能力的企業不多。
“通過智能制造,大大增加了產品合格率,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貴陽長之琳發動機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制造車間的鈦合金熱成型設備面板上不僅能顯示出生產時所需的溫度,還能顯示出生產線上零部件的各種實時信息,能及時監控和分析爐溫,更能保證相關生產數據的準確性。
近年來,通過促進實體經濟與大數據深度融合,“貴陽市白云區航空發動機裝備制造業集群”已培育省級及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4項、省級大數據融合標桿項目13項等,形成具有強大聚合力的產業生態。
強化協作配套 做強優勢產業
2022年,貴陽貴安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近1.5倍,拉動規上工業增長2.4個百分點,其中,鋰離子電池行業同比增長超2倍,電子專用材料行業同比增長超1.2倍……來自貴陽市統計局的數據表明,新能源已成為貴陽貴安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2月8日上午,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預計全部建成投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今年我們的訂單穩中有增,一季度預計將生產磷酸鐵鋰20000噸。” 安達科技副總經理朱勇說,公司正在積極擴大產能,并計劃新建“15萬噸磷酸鐵項目”。
寧德時代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制造企業,也是安達科技的主要客戶。2022年2月,總投資約70億元的寧德時代貴安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制造基地項目開建,采用寧德時代最先進高節拍、高自動化率、高柔性化的產線,設計年產能為30gwh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線及相關配套。今年1月,該項目一期主體工程封頂。
貴州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寧德時代等國內電池生產企業的重要正極材料供應商,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目前,公司在貴陽投資7.8億元建設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沙文二期)、投資3.4億元建設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及產業化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擴能項目(沙文二期擴能),項目建設和設備安裝已基本完成,部分產線已進入生產調試階段,力爭今年一季度投產。
……
寧德時代、安達科技等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正是當下貴陽貴安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構建“一核兩區”產業格局,是貴州搶抓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風口”機遇的重要部署。作為“一核”的貴陽貴安和“開陽-息烽”“甕安-福泉”兩大磷化工產業基地,正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鼓勵引導集群相關聯企業縱向配套、橫向協作,不斷延鏈補鏈強鏈,著力培育打造新能源電池及配套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磷系、氟系電池材料產業帶。
“2023年,貴陽貴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聚焦整車、電池及汽車零部件制造,爭取落地吉利暢銷車型產線,力爭年產8萬輛;貴州瑞騏年產換電貨車8000輛。建成寧德時代電池(一期項目)、比亞迪二期等項目,力爭全年實現產值400億元,增速達53%以上。”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更好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將推動磷化工產業向磷系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等精細磷化工領域延伸,建成息烽40萬噸凈化磷酸等2個項目,全年力爭實現產值350億元,增速達21%以上。
聚力精準招商 深耕產業鏈條
劃片、固晶、測試分裝……2月20日,在位于清鎮經開區的貴州中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全神貫注操作生產芯片所需的復雜工序。
中芯微電子由清鎮市工投公司和合鼎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是一家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芯片封裝測試、智能電子產品方案開發、生產制造及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我們的客戶前兩年從深圳來到清鎮投資建廠,在客戶的大力推薦下,經過精心調研和對當地營商環境的考察,我們也從深圳來到清鎮投資建廠,開啟了和貴陽合作共進的緣分。”貴州中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海濤說。
溫海濤所說的客戶,正是廠區與中芯微電子相隔不遠的貴州省東佑電子有限公司。東佑電子以筆記本電腦、智慧黑板等人機交互智能終端研發和生產為主營業務,于2020年6月投產。
東佑電子是一家電子信息制造下游企業,為了實現更好發展,該公司總經理周一鳴主動牽線搭橋、以商招商,在深圳協助洽談了10多家電子信息企業。最終,深圳一些相關企業陸續來到清鎮,建立了貴州中芯微電子、貴州南凡半導體、貴州世達科技、貴州華合光電等6家公司,涵蓋芯片封裝、smt貼片、光學蓋板、軟服運維、聲學、包裝等領域。
隨著東佑電子的發展,其“以商招商”引來的6家公司也在齊頭并進,目前已有中芯微電子等3家成為規上工業企業,一條初具規模的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鏈已在清鎮形成。
中芯微電子于2022年8月開始量產,投產一個月就因疫情面臨停產危機。得知這一消息后,清鎮經開區制定專門解決方案,派專人和公司對接,協調各方成功解決了生產難題。2022年9月,中芯微電子交出了制造交付7500萬顆芯片成品的亮眼“成績單”。
“雖然我們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但得益于更好地融入區域產業鏈,大家抱團取暖、共謀未來,所以實現了快速發展。” 溫海濤說,去年下半年公司就取得了1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證書,最終完成4500萬元產值。同時,公司的客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除了為東佑電子做配套,也在貴州省外發展了不少客戶。
“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公司已具備月產2億顆芯片的生產能力,今年一季度的訂單已經排滿,正在加班加點趕進度,力爭今年完成2.5億元產值。” 溫海濤說,為更好地扎根貴陽發展,公司還在花溪區的表面處理產業基地租下標準廠房建設電鍍車間,預計今年4月開始試投產。同時,在前期已投資5億元的基礎上,預計將在今年底投資1億元建設二期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