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我市召開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調研座談會,邀請企業家、專家集思廣益、共謀發展。市委書記曹慧泉出席并講話,強調要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強化創新引領,打造應用示范,優化產業鏈布局,推動株洲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市政協主席、市電力新能源與裝備制造(含汽車)產業鏈鏈長聶方紅主持會議。市委常委、副市長劉亞亮,湖南工業大學副校長龍永紅,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鄔凌云、管委會主任劉智勇參加。
去年,電力新能源與裝備制造(含汽車)產業總規模達到1047億元,成為株洲第三個千億產業。日前,該產業鏈辦公室協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專題調研。
“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布局”“發揮株洲制造業優勢,針對性開展鏈式招商補齊短板”“打造省級電化學儲能研發平臺”“加強新能源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座談會上,13位企業負責人、專家分別發言,提出意見建議。產業鏈辦公室匯報了有關情況,相關市直部門作了發言。
曹慧泉感謝各位企業家、專家為株洲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作出的貢獻,現場回應大家的意見建議,要求有關部門認真梳理研究、積極推動落實。
曹慧泉指出,新能源裝備產業是株洲“3+3+2”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發展基礎扎實、前景廣闊。要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錨定“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向,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持續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打造“電動株洲”示范,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機遇,在充換電、儲能、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等方面推出更多典型示范產品;建立資源共享平臺,鞏固全產業鏈發展優勢,構建良好產業生態。要加快推進儲能產業發展,注重應用場景拉動,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儲能應用示范項目;注重聯合創新,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更多創新資源,攻克一批技術難點;加強產業協作,強化鏈內合作、鏈際交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要深刻理解風光及氫能產業發展規律,順勢而為推動風電光伏產業做強做優,統籌氫能產業布局,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曹慧泉指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希望廣大企業家立足株洲、深耕國內、面向世界,不斷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為株洲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市委、市政府將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全力以赴為企業發展“搭臺建橋”。
曹慧泉強調,株洲高新區作為新能源裝備產業的主承載地,要勇挑重擔、創新作為,搶占全國全球新能源裝備產業制高點。產業鏈辦公室要提升專業能力,更好服務產業和企業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